|
今天带小朋友一起看了《长安三万里》,3小时的片长,看完仍感觉意犹未尽,电影散场后还一直沉浸在李白和高适的世界里,久久不能自拔。
长安三万里,讲述了安史之乱前后大唐由盛转衰的背景下,以高适的主视角,他眼中的长安城从极尽繁华到满目疮痍,他见证了李白的才华横溢而又放浪不羁的一生,同时高适自己也亲历了从半生不得志到老年带兵纵横沙场的人生际遇。
以前只是在课本里读过的唐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以前只是在课本里念过的名字:李白、杜甫、王昌龄、王维、孟浩然、岑森、贺知章,全都变得鲜活而有血有肉,不再只是一个符号或一串文字。
长安三万里,不只是代表着大唐的疆域辽阔,更是因为长安是诗人们心中朝圣之地,三万里是他们实现家国理想的距离。
看完电影后,我对长安、高适和李白都有了另一层的理解。
关于长安的唐诗不胜枚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代表了美好的愿望,希望能长长久久地安乐下去,而现实却是长安难安。当高适写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的诗句时,长安和大唐就已经是疾重难返了。
高适,在书本里他是边塞诗人的代表,而看完电影后我对他的评价是:高适,是个会写诗也会带兵打战的靠谱世间人。靠谱不只体现在他对朋友有义气担当、对时局有清醒的判断,脚踏实地、有勇有谋。大唐经历了重重危机,最后能劫后余生,靠的就是高适、郭子仪这样靠谱的务实主义者力挽狂澜。
李白,诗情才华毋庸置疑,影片中的一段《将进酒》全文,如梦如幻,如入仙境,“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 我 材 必 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影片以最浓墨重彩的方式描绘出一个潇洒走一回的嫡仙人,也是普罗大众印象中的李太白。同时电影中也展示出了李白的另一面,那个挥金如土、夜夜笙歌、为求功名两度入赘的李白,那个仕 途不如意,人生暮年急中出错而被发往夜郎的李白,终究嫡仙走下神坛。
无论高适还是李白,都以他们的方式留住了长安,也把自己留在了历史里。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