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家住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附近的养蜂女刘玉平在自家小屋里面干活的时候,突然闯入了一个不速之客。
闯入的是一条松花蛇,体型不大也就一米多的样子。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蛇的刘玉平害怕极了,当即就从身边抓了一根擀面杖来“自卫”。
然而在看到刘玉平抄起擀面杖之后,这条松花蛇竟然不躲不避,优哉游哉地向旁边爬了过去。
刘玉平看到这似乎并没有要攻击自己的意思这才松了一口气。但是任凭这样一条蛇在家中游荡,始终让人心惊胆战的。于是刘玉平便找了一根长棍子,将蛇挑起来扔到了自家的屋子外面。
被认出屋外的蛇不一会儿便爬没影了,刘玉平认为蛇已经远去便没有再注意这件事情。可谁料,几日后这条被赶走的蛇竟然又出现在了刘玉平的家中,而这一次竟然一住就是17年。
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
刘玉平作为养蜂人,平时由于怕蜜蜂蜇到同村的村民,因此住的房子在山上,离村子比较远,也很少有人来。
平日里面,家中出现一些蛇或者其他的野生动物也都是常有的事情。每次刘玉平也都是用棍子啥的将这些野生动物赶走就是了。动物怕人,通常被驱赶过一次后便不会再次出现在刘女士的小屋内。
而像这条蛇一样,去而复返的事情还是头一回。
刘玉平心地善良,见到去而复返的这条蛇眼巴巴的望着自己,并且完全没有攻击自己的意思。
刘玉石觉得这条蛇像是讨要吃的,于是便将家里面的小肉块扔了一点在蛇的面前。不过蛇好像对刘玉平扔出来的肉块不是很感兴趣,于是转身又优哉游哉地游荡到了屋子外面。
眼看这种情况,刘玉平便就没再管对方,自顾自地做起了事情了。
不一会儿这条蛇又游荡到了刘玉平小屋窗台的位置,正在做事的刘玉平猛地一转身看到这条蛇又被吓了一跳。可是有了前面两次接触之后,刘玉平自然便没有去驱赶这条蛇。
蛇朝着正在做事的刘玉平东张西望了半天后,甚至爬到了刘玉平的手上。刘玉平倒也没有咋呼,只是轻轻地将蛇拎开。
有意思的是,这条蛇在被刘玉平拎开之后也并不恼怒,只是自顾自地在房间里面游荡。
就这样,蛇在刘玉平家中游荡了半日,便就这样离开了。
刘玉平没有管它,到了晚上的时候蛇又爬进了屋内,在屋子的横梁上趴着。刘玉平还是没有管对方,想着早先蛇应该是出去捕猎了,这会吃饱了来屋内找地方睡觉。
于是就这样,刘玉平便和这条蛇成了“室友”。
一连好几日子,蛇每天在自行出门觅食后都会回到屋内,然后趴在横梁上睡觉。白天,刘女士在屋内干活也影响不到这条蛇,刘女士忙自己的,它睡它的。
睡醒后会在刘玉平的面前晃上一小圈,然后又自顾自地离开。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星期之后,刘玉平突然发现趴在家中横梁上睡觉的蛇竟然变成了两条。显然,这条蛇是见刘玉平的小屋住着舒服,于是便拖家带口的将自己的“媳妇”也给叫来了啊!
眼看已经快要入冬了,刘玉平想着这两条蛇要是没有栖息地在东北的野外也是够可怜的,索性就让两条蛇都留在了家里面,让对方在这里安个家。
在往后的一两个月的时间里面,两条蛇仿佛是知道这屋的女主人同意了他们留下了一样,每天放心大胆地外出捕猎,随后又回到小屋内休息。
到了冬天,两条蛇在刘玉平屋根脚找了一处地儿冬眠。
刘玉平也没有去打扰对方,更没想着趁着对方冬眠便将它们“扫地出门”。
短短几年时间,竟成就了一个蛇群家族
转眼,冬去春来,两条蛇不知什么时候从冬眠中睡醒了。
一天早上,刘玉平在睡眼惺忪间摸到了一个滑不溜丢的东西,顿时被吓得从床上跳起来。
等到起来之后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两条蛇苏醒了,然后盘在自己的床铺上。
眼见这个情况,刘玉平便大着胆子像是以前村里面抓蛇人那样,用手抓在蛇“腰”上,然后将其拎到了此前趴窝的那根横梁上,另一条蛇也是一样的被赶到了横梁上去。
刘玉平也没有管对方,醒来之后也就自顾自地做起了事情。
经过一个冬天冬眠的两条蛇,醒来之后没多久便出去捕食了。这次一去好久才回来,刘玉平还以为两条蛇不回来了呢。
可谁承想,转眼入夏后,两条蛇不知什么时候又跑回了刘玉平的小屋里面。几天后,刘玉平惊奇地发现自家屋顶的夹缝里面多了几枚蛇蛋。
原来蛇每年到了春夏之交的时候便会到山上进行捕食,随后会交配。完成交配之后的蛇会回到巢穴进行产卵。显然这两条蛇已经将刘玉平的小屋当成了自家的巢穴。
刘玉平看到蛇蛋之后并没有进行清理,相反还找了一些干草铺在屋顶的夹层处,以帮助两条蛇在这里孕育后代。
此时的刘玉平已经和两条蛇相处的相识邻居一样,一点也不相互避讳。
自从两条蛇来了之后,刘女士家中什么老鼠、蟑螂这类的东西也几乎全部绝迹,这倒是也让刘女士少了不少的麻烦。
一转眼又是一个寒暑,原先的两条蛇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族。包括原本家中的两条蛇和孵化出来的小蛇在内,刘玉平的小屋内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十几条蛇了。
这些小蛇从小就见到刘玉平,因此更加不避讳人类。
刘玉平每天能够在家里面的各种地方见到这些小蛇。有时候大蛇不在家的时候,刘女士还会帮着照看一下小蛇。为了保证这些小蛇不被其他动物叼走,只要看到小蛇爬到屋外,刘女士便会将小蛇拎起来,直接“扔”回屋内。
有意思的是,刘女士抓蛇的手法越来越熟悉,经常都是一出手便将对方“手到擒来”,而将小蛇抓住以后,刘玉平也不管小蛇听不听得懂,总是会好好地“说教”一番。
在刘玉平的帮忙照料下,这些小蛇的存活率很高,几乎都顺利地长成了成蛇。蛇的生长周期很快,从幼蛇到成蛇一般母蛇需要3年,而公蛇只要两年的时间。
没几年的时间,刘玉平小屋里面的蛇已经是“四世同堂”了。
由于蛇的产卵率很高,正常情况下母蛇一次可以产卵在15—20枚之间。加上住在刘玉平小屋内有着很高的存活率,可想而知几年下来,刘玉平的小屋里面的蛇多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一些村民来到刘玉平家的时候,经常会被这满地的蛇吓一大跳。几年下来,最早来到刘玉平家的两条蛇已经都长成十来斤的大蛇了,而体重超过5斤的蛇也有二三十条,而那些小蛇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刘玉平的小屋简直就成了“蛇窝”了。
不过,蛇群的庞大并不会影响到刘玉平。刘玉平经过几年的时间发现,家中的蛇群数量似乎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会上升了。
其原因就是这些蛇每年在春季苏醒之后便会回到山上捕食和交配,到了春夏之交的时候回到屋内。而一些成年的大蛇,往往在山上找到新的栖息地之后便就留在了山上,回来的往往都是一些需要产卵的雌蛇。或是还没有进入成熟期的幼蛇。
等到后来,刘玉平家中最早来的那两条蛇也早已经不见了踪迹。不知是在野外“遭遇不测”还是另外找到了安身之所。
远近闻名的“蛇女”
可就算如此,刘玉平家中蛇的数量也差不多有上百只的样子。一些村民认为这些是刘玉平养的。结合着刘玉平本身养蜂的职业,还以为刘玉平又搞了个什么有价值的经济养殖项目呢!一些村民甚至跑来给刘玉平取经。
每到这样的时候,刘玉平总是无可奈何地笑道:“这哪里是啥经济养殖项目,这些都是搬来和我住的邻居,我可从来没有养过他们啊!”
听得刘玉平家中的蛇不是自己养殖的,于是村里面一些热心的村民便想着来帮刘玉平家驱蛇。
对于这些热心的村民,最终刘玉平全都一一婉拒。
一位与刘玉平相熟的村民在刘玉平家的院子里面,刘玉平顺手就抓来一条小蛇在手里面盘玩。小蛇十分温顺,丝毫没有攻击刘玉平的意思,还时不时地对着刘玉平吐下信。
一边盘玩,刘玉平一边说道:“你看他们多温顺,只要你和它们好好相处,它们绝对不会伤害人的。”
村民们渐渐地也接受了刘玉平家养蛇的事情,尽管有时候在路过刘玉平家门外的时候还是会感到有些害怕,但没有人说要驱蛇的事情。而刘玉平也因此又多了一个“蛇女”的外号。
后来,刘玉平养蛇的事情不胫而走,使得当地电视台的记者登门采访。
当记者问道,这些蛇养在家中会不会害怕时,刘玉平笑嘻嘻地说道:“养了这么多年,有啥好怕的。自从这些蛇来了以后,家里面干净了好多,别说老鼠、蟑螂了,就连小偷都不敢光顾。”
听到这里,连采访的记者也不禁感慨,正是天下之道无奇不有啊!
专家对这一现象的解说
后来记者还专门针对生长在刘玉平家中的这些蛇的种类请教了相关的动物专家。
专家告诉记者,这些生长在刘玉平家中的蛇叫做松花蛇,也叫王锦蛇。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方叫做“菜花蛇”。
这种蛇属于蛇类里面的游蛇科锦蛇属下的一种蛇类,在我国数量巨大。通常这种蛇成年之后能够长大6—7公斤左右,个头最大的能够达到10公斤,在我国个别地区还曾发现过重达20公斤的“松花蛇王”。
作为游蛇属当中体形较大的蛇类,松花蛇的体型和生长速度仅次于蟒类,算是游蛇属里面体形最大的几类蛇之一。
专家告诉记者,松花蛇性情凶悍,在野外捕猎能力极强,是田鼠等害虫的天敌。并且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也会对其他蛇类,甚至是同类发起攻击,因此也有“一里有菜花,百里无毒蛇”的说法。
松花蛇之所以能够捕食毒蛇,主要是其身体里面存在着抗毒血清,能够对抗大多数蝰蛇科和蝮蛇科的毒蛇。
最后专家还说到, 其实在有技术的情况下松花蛇也能够成为一种经济养殖动物。因为其每年蜕下来的蛇蜕本身也是一种中药。
尽管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蛇类并不像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能够通过饲养而与人类产生情感。但是如果长期与蛇生存在同一环境内,蛇一旦认定人类没有攻击性之后,并不会对人类主动发起进攻。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刘玉平能够与这样多的松花蛇同住在一个屋檐下。
如今,从最初那两条蛇来到刘玉平家至今已经过去了17年的时间,刘玉平也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蛇邻居。
每年春季,当家中的蛇邻居到山上捕食、交配的时候,刘玉平总是会帮着清理一下残留在家中的蛇蜕。
刘玉平告诉记者,每年这些蛇邻居到山上以后,家里面还觉得怪冷清的。
不过还好只要到7-8月的时候,他的蛇邻居就会再次回到小屋里面来,到时候又是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了!
其实,就像是刘玉平此前养蜂一样,与自己的蛇邻居之间也是一种互惠的共生关系。尽管蛇与人是不同的物种,但也同样可以共同相处。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