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西安中考将于6月17日-19日进行。6月14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西安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八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2科2卷
《工作意见》指出,初中学生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包含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
我市参加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对象为,具有西安市学籍的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和我市户籍在外就读的八年级、九年级学生。
因病休学或其他原因未参加2022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须参加今年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八年级学生因病休学或其他原因未能参加2023年生物学、地理科目考试的,须在下一年报考生物学、地理科目考试。
八年级学生全省笔试科目为生物学和地理,共2科2卷。两科分值各60分,考试时长各60分钟。实验操作考试科目为信息技术上机操作和生物学实验操作,两科分值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已于5月份考完。
九年级学生笔试科目为7科7卷
九年级学生全省笔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共7科7卷。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长分别为:语文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数学12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英语120分(其中听力3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物理80分,考试时长80分钟;道德与法治80分,考试时长80分钟;化学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历史60分,考试时长60分钟。
全省笔试科目外,全市统一安排小语种科目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学校录取参考。
体育与健康考试成绩满分为60分,成绩记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分值各10分,考试时长各15分钟。体育和物化实践操作考试均已于5月份考完。
音乐、美术等为九年级学生参加的非统考科目,由区县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要求,随教学进度安排考查。
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试 笔试科目实行网上阅卷
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学、地理等科目实行闭卷笔试;道德与法治实行开卷笔试。
笔试科目的语文科目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所有笔试科目全省统一命题和制卷。实行网上阅卷。考试成绩以分数和等级方式呈现。各等级人数占报名总人数比例分别为A(优秀)30%、B(良好)40%、C(合格)27%、D(不合格)3%,总分以原始分呈现。
体育与健康考试结果以A(60—54分为优秀)、B(53.9—45分为良好)、C(44.9—30分为合格)、D(29.9分以下为不合格)四个等级呈现。
高新区两所初中中考纳入城六区管理
从2023年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起,高新区第二初级中学、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2所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整体纳入城六区管理。
从2023年八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起,西安市经开第六学校(原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随未央区组织实施。
具有正式学籍的初中毕业年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均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为初中学生毕业合格要求,颁发义务教育毕业证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成绩为D等级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该学科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后发给义务教育毕业证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所有应届毕业生(包括各类特长生)均必须参加全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学生考试权利。
优质普通高中不低于50%招生计划定向分配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计划。原则上普通高中起始年级的班额应不少于6个班;严格控制班额50人,坚决杜绝高一年级新增“大班额”。
备受家长关注的定向生招生计划为,优质普通高中(含民办高中)不低于50%招生计划定向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并重点向农村初中、薄弱初中,“名校+”的“+校”、新优质成长学校的初中倾斜。定向分配招生计划要在满足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基础上,按照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考生志愿分为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两大类。全市实行统考科目成绩公布后网上填报志愿。
考生同一批次选报的学校志愿为平行志愿
城六区考生普通高中统一填报的志愿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次为3所省级示范高中或市级特色示范高中志愿;第二批次为4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含普通高中)志愿。每个考生第一批次须至少填报2所省级示范高中或市级特色示范高中,第二批次须至少填报2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含普通高中),方能提交志愿。
第二批次省级标准化高中(含普通高中)志愿不含市级特色示范高中。考生同一批次选报的学校志愿为平行志愿。
本市辖区内各大学教职工子女考生可填报教职工所属大学附属中学志愿。五区二县考生志愿填报原则上采用平行志愿,填报办法由各区县根据实际确定。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学生填报志愿,更不得代替学生填报志愿。
全市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招生,采取统一录取与注册入学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生选报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志愿采取网上填报或考生直接到选报学校登记,选报普通中专志愿采取网上填报。
录取中不调剂志愿
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达到C等级以上(含C等级)的考生即具备普通高中录取资格。
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中任意两个维度达到B等级以上(含B等级),且理化生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学科操作考试等级至少有2科达到B等级以上(含B等级),方具备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特色示范高中录取资格。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录取过程中未完成的定向生计划应顺延录取完成;招生录取工作要尊重考生志愿,严格按考生志愿进行投档,录取中不调剂志愿。
我市去年秋季起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按照我省统一安排,2022年秋季起,我市全面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开展“3+1+2”选课走班模式。我市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将陕西省统考科目生物学、地理等两科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以考生第一次参加西安市统一组织的该学科考试成绩计入录取总成绩;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体育与健康、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学、地理等科目。
所有非应届学生参加同一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次数不超过两次。生物学、地理等两科考试成绩不合格(D等级)者,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年该学科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C等级)以上者具有普通高中学校录取资格。
2020年、2021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继续延用现有的招生计分科目。
严禁提前圈定学生
《工作意见》要求,公民办普通高中一视同仁,互不享有招生特权,不得无计划招生,严禁提前圈定学生、超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
严格落实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普通高中独立招生规定,严禁公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所有学校(含民办高中)的报名、招生录取(含跨区域招生)等工作,必须通过市级建立的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开展。
普通高中的国际课程班、特色班和特定班招生纳入统一招生管理,录取分数应达到普通高中最低控制线要求,学生就读期间不得转入普通班级。
普通高中不得擅自跨市域招生和录取,不得擅自从外省直接招生和跨省录取。在外省就读的我市户籍学生,可在我市报名参加考试和录取;在外省参加中考的我市户籍学生,须在被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后,符合条件的可办理跨省转学到我市同类同层次学校。
严禁同时注册普高和中职“双重学籍”
各区县和开发区要充分利用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加强日常监管,严格实行“人籍一致、籍随人走”,强化普通高中新生学籍审核;严禁招收“线下生”,严禁“空挂学籍”、违规建立学籍、无本校学籍实际就读等行为;严禁同时注册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双重学籍”。
未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一律不得被普通高中录取;未经市级统一招生平台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普通高中学籍。
招生结束后,各区县和开发区要组织开展逐校排查工作,重点排查曾经发生违规招生的学校。对于发生超计划招生、无计划招生等违规招生、违规办学、未使用市级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等行为的学校,要根据违规情节程度给予负责人约谈、通报批评和进行相关责任追究。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要通过明察暗访、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督查,对顶风违纪的学校及责任人从严查处,对情节特别严重的按干部隶属关系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相关链接
重要提醒!事关中考志愿填报和择校 这场展会切勿错过
为助力考生科学填报志愿,由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主办,西安报业主语文化传播、大明宫万达广场共同承办的“正青春 向未来 2023西安首届中招特色学校展”将在7月8日-9日(暂定)在大明宫万达广场举行。
届时将邀请我市150余所普通高中、30余所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学校招生负责人,与广大考生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考生和家长可在这里一站式解决中考报考难题。
本次展会也将以图片、视频、直播、展会等多种呈现方式,线上线下多维度、多视角真实还原各类学校的软硬件实力,向西安中考生和考生家长传递2023年最专业、最详尽的高中学校报考指南。展会为公益活动,为期两天,不向家长收取任何门票。
记者 王燕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