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知识分子李一
编辑:知识分子李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日本不是你的家,中国才是。”
1941年,6岁的谷建芬跟随父母从日本回到中国,稚嫩的小脸挂满了泪水,站在回国的船上,紧紧地盯着她长大的地方。
一生谱曲数千首,更是培养了内娱歌唱圈的半壁江山,那英、毛阿敏、刘欢、孙楠等等全都是她的学生,任意一个都是现在的主流大咖。
谷建芬的生涯和人生也是让人十分感叹,虽说桃李满天下,成就如光辉。
可相伴白头的丈夫邢波却在2015年离世,仅仅八个月过后小女儿也因病而去。
双重打击让谷建芬整日生活在悲痛之中,没人知道她是怎样扛过来的,现如今她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
爱情之苦,音乐抚触
谷建芬作为一个作曲家,成名之作非常之多,《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滚滚长江东逝水》、《烛光里的妈妈》等等都是她的得意之作。
谷建芬还有诸多得意门生,晚年更是给小学生写出了五十首歌曲,供孩童们学唱,只为让孩子们有好歌听。
更是以一己之力给内陆的音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出的学生如今都是乐坛巨头,对她更是以妈妈相称。
这样一个把一生献给音乐的艺术家,老年时却孤守空房,白发人送给黑发人。
1935年,谷建芬出生于日本大阪,从小生活在日本的文化之中。
六岁时,父母决定将她带回中国生活,年幼的她对父母的决定很是奇怪,因为他们整天都在说要带她回家,可在她的印象里,日本就是她的家。
回到中国的她十分害怕,当时日本正在发动侵华战争,年幼的她刚到中国就经历着炮火的恐吓。
父母带着她一路逃难,直到定居于大连,她才再次拿出那把尘封已久的手风琴。
从小谷建芬就对音乐展露出极强的天赋,对于音乐和曲调十分敏感。
父母本以为她回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但从小演奏日本歌曲均以小调居多,声音凄婉斗转。
有一天听到中国的曲调时,她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宏广的曲谱深深地震撼着她,更是让她痴迷于其中。
谷建芬一直认为,曲调旋律才是歌曲的灵魂,只有优秀的编曲才能表达出音乐的本意。
而那时候国内的歌曲大多都是昂扬斗志,让人热血沸腾,编曲都是积极向上,让她对音乐这条路十分向往。
1950年,由于从小便积累了大量音乐素养的她,顺利的考上了旅大文工团。
在这里谷建芬全面释放了自己的音乐天赋,更是在这里遇到了陪伴她一生的男人——邢波。
旅大文工团内均为文艺双全的男女,邢波在舞蹈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而他们相恋时谷建芬才15岁,邢波18岁。
虽然十分年轻,但他们的爱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虽然青春懵懂,可爱情就宛如一棵坚韧的小草,历经磨难,破土而出。
相恋七年本可以谈婚论嫁的二人,谷建芬却提出了分手。
因为谷建芬生于日本,在那个时期遭到了严重的歧视,一家人都被下放到农村劳作。
她不想耽误邢波,但邢波却拉住她真诚的表示:“和你在一起的七年如同七天,如果可以我还想与你共度70年,再久我也能等。”
但他们还未办理结婚证,谷建芬就被调派到乡下,整日农作与土地打交道,谷建芬哪里会干这些活,甚至连锄头都没怎么摸过,手上时常布满血泡。
每日生活在紧凑的农作中,身体被劳累占据。
每个月的月底是她开心的时候,她一遍遍的读着邢波写给她的信,把每一个字符都记在心底,好在枯燥的劳动中借此温暖自己。
距离并没有减弱二人的关系,在农场的三年劳作时间里,她打了多次申请,希望重新回去,但都石沉大海。
当谷建芬怀着忐忑的心情把和邢波的结婚申请递交上去的时候,终于是得到了喜讯,获得了三天假期的批准。
重新相见的二人纷纷流泪,紧紧地抱在一起。
拿到结婚证后,谷建芬喜极而泣,许下愿望要和邢波一直在一起。
但婚后的她依旧没有脱离农场,递交上去的申请全被驳回,直到她怀了孕,因为身体的原因,才返回到城里工作。
可生完孩子还是要回去,孩子只能由邢波一人看管,而且丈夫因为她的身份,事业受到影响,迟迟没有晋升。
不过二人并未屈服,还在艰苦的生活中,迎来了第二个孩子,谷建芬坚信她们一家可以一直生活在一起。
重启音乐之路,桃李遍地
1976年,农改结束,谷建芬重新回到城里工作。
此时的女儿早已长大,对她却十分生疏,这让谷建芬心疼不已,一家四口抱在一起哭泣。
谷建芬回来后便考入到中央歌舞团中,父母十分激动,并且拉住她不断叮嘱:“一定要去看看天安门。”
起初她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直到激昂澎湃的国歌响起,数万人民站在一起齐声歌唱,正片天地仿佛都在为之颤抖。
她被这宏伟的歌曲深深吸引,并且励志自己也要写出让人喜欢的歌,也就是这时41岁的她在团里表现十分出色,有了一次去西方学习的机会。
由于见识过其他领域的音乐,回国后她便潜心研究,寻找音乐上的突破口。
偶然间她发现中国的诗词美丽的不行,如果与歌词相参,融入编曲之中,可谓是十分浩大,让人产生共鸣,再配以歌谣唱法,足以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
说干就干,本就是写给年轻人的歌,连歌名也起的很是简单《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和实践都是对的,歌曲一经发行,由于曲风轻快,歌词优美,瞬间成为了年轻人的宝藏。
但当时的歌曲都还未尝试变通,也让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轻浮之作。
不过谷建芬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中,反而借着这次的成功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她想把音乐推广至年轻人中间,不仅要让他们喜欢,还要让他们学习。
于是凭借着她音乐上的天赋和私下的努力,创办一个声乐培训班,梦想已经近在咫尺,只差东风。
那时候很穷,培训班很是费资金,为了凑集这些钱,他和丈夫一起到处相借,四处奔走,只为筹齐五万元。
很快谷建芬的音乐培训班就正式开始,很多人觉得她是想挣人血馒头,欺骗懵懂无知的年轻人,但很快事实便抽了他们一巴掌。
谷建芬表示,不仅分文不收,而且每个月还会给学生补贴45元的生活费,要知道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得工钱。
不仅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就连教学也是聘请知名音乐家为学生们上课,从头到尾都是谷建芬掏腰包。
众多学生里更是教出了那英、毛阿敏、刘欢等人,可谓是给娱乐圈做出了重大贡献。
谷建芬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根据每个人的练习情况进行深度教学,细心指导。
如果你想知道这些学生究竟学的怎么样?那么90年代的孙楠、那英、刘欢、毛阿敏将会是最好的答案,谷建芬以一己之力建立了内陆的音乐殿堂。
《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思念》等等朗朗上口的歌曲全都出自她之手,作为出生在日本的中国人,她的音乐之路可谓是让人佩服不已。
凄惨晚年,好在有那英、孙楠等人的陪伴
谷建芬本人十分谦虚,虽说这么多乐坛巨头都是她的学生,但她从未炫耀过。
她就像母亲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都是关爱有加,虽然学生们爆火,但她从未提过什么要求。
当学生们想要报答她的时候,她不但没有接受,还会拉住学生请他们吃顿饭,畅谈一下近些年的变化。
这让她的学生们十分感动,毛阿敏也曾表示,谷建芬就是她的妈妈。
本可以功成名就安享晚年的她,于2004年受邀全国儿童音乐比赛担任评委,当她听到孩童所唱的歌曲时,整个人震惊了。
她十分不解的问在坐的其他评委:“现在的孩子们都唱这些歌吗?”其他评委也是颇为无奈的表示:“儿童所唱的歌目前还是太少。”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决定要给孩童们留下五十首歌曲,给予新生代孩童们传唱,以建立良好的音乐素养。
说干就干,第一年她便创作了五首儿童歌曲,并且表示要完成一本《儿童学堂歌》。
因为这个决定,她日夜颠倒,就连梦中也是充斥着各种音乐旋律,时常半夜惊醒然后开心的记录着梦中的曲调。
这让丈夫看着十分心疼,有时也会挑灯陪伴,二人相依在床头,一个个音乐符号跳动在灯火之中。
虽然歌曲广受欢迎,但是学校还是不敢违背教育局的意见,她也只能干着急。
也由于资金不够,她的专辑《儿童学堂歌》多次中断。丈夫十分清楚妻子的愿望,于是拿出养老金供其使用。
但歌曲还未录制完,邢波就撒手人寰,因病离世,谷建芬当时正在撰写最后一首歌曲,因为丈夫重病躺在医院之中,她也完全没有心情续写。
病床上的邢波虚弱的问她:“最后一首歌写完了没?这首歌我没参与你不要怪我。”谷建芬顿时泪流满面,把未完成的歌曲唱歌丈夫听。
一曲结束邢波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真好听啊,孩子们一定喜欢。”看着丈夫躺在病床上还在为自己着想,谷建芬早已哭成泪人。
二人相伴度过五十个年头,许多歌曲中都有丈夫的身影,邢波的离世,一下子带走了她生命中的一半灯火,整个人仿佛老了许多。
然而噩耗突然传来,丈夫去世还不到一年,小女儿查出脑瘤,突然离世,这让毫无准备的她感到阵阵眩晕。
没有什么比得了亲情,最后一首歌拖延了两年,两个最亲近的人儿也相继离去,谷建芬整日生活在悲痛之中。
半夜让谷建芬惊醒的再也不是梦中的旋律,而是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相伴着向她挥手。
她走过丈夫和小女儿常在的地方,希望离他们近一点,可晚风依旧凄凉,除了悲伤,只剩彷徨。
学生们知道老师的悲痛,商量好轮流看望她,陪在她身边。但谷建芬却说:“你们这样来回折腾我,我还怎么写歌。”
她还是决定把拖延了许久的最后一首歌写出来,完成《儿童学堂歌》,因为她想到丈夫离去时的模样,无论如何也要写完。
而这首歌一直到2017年春节时,才写出来,因为父女二人的身影时常围绕在她左右,这让她很难静下心来谱曲。
直到这年,谷建芬翻到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说:“有一种痛苦叫做占有。”这一刻,痛苦良久的她才终于放下。
抬手即是一曲,歌词仿若早已填补在其中,如行云流水般畅通。
一年后,谷建芬把这厚重的五十首歌曲送给一家出版社,一分钱没收。
谷建芬的大义让许多人感动,这时的她才感到肩头一松,再也没有重任压身的感觉。
此时的谷建芬已经88岁,依旧独自生活。
大女儿也已经步入老年,有着自己的家庭。不过虽然是独身,可学生们没有忘记她的恩情,曾经的得意门生隔三差五便要上门唠嗑,这让她十分欣慰。
每逢过年过节,她的这所老房子便会人声鼎沸,门槛都要被踏破。她的学生会挽着她的手,围坐在一起开怀大笑,尽情畅谈。
谷建芬常常表示:“邻里邻外就数我的孩子多。”
那英、毛阿敏、苏红等著名歌手挽着她的手坐在一起合照,十分亲密,他们弥补了她的孤独。
在许多合照中,都能够看到谷建芬被那英、毛阿敏等人围住,笑容时常挂在嘴边。
在台上他们是著名歌手,在这里他们是谷建芬的孩子,所有的规矩和包袱统统扔在一边,他们只知道坐在旁边的是母亲。
结语
谷建芬用自己的一生,照亮了诸多人生,她仿若人生路的灯塔,给予了学生极大的希望,用自己的全部抚平那坎坷蜿蜒的路。
谷建芬终于是完成了扛在肩头的重担,无事时也会去到丈夫和女儿的坟前坐坐,和他们说说心里话。
希望谷老师的余生可以健康幸福。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