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孙小凤

Fighting in North America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34

回帖

29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94
发表于 2020-6-25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板滑雪从初学者到教练经历:
2022.01.04 今天滑了5小时大概15公里,教一个4年级的小姑娘,自己的技术也提高了很多,非陡坡的大小回转基本上已经会了,陡坡上的重心转换和Carving还在进一步练习中,在陡坡上速度一快还是容易摔。


目标是考试通过2022.3月底在Wentworth的双板一级教练考试

11

主题

115

回帖

25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53
发表于 2020-7-6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持L1签证来美4个月的一些生活感受

  
还记得上次来坛子发帖问L1签证的问题时,当时没想到帖子进了当天的十大,呵呵。
为了回馈那些还在国内有这方面(L1签证),想对真实美国生活了解的网友们,今天特地发个长帖来说说来到美国这边的真实感受。这篇文章起初是写在我们大学同学的内部群里的,我又稍微修改了下,在此分享给大家。本文力求写出个人真实的感受,这不是炫耀贴,基本是我目前真实生活与想法,希望大家公正的看,多讨论,不要攻击。文章有点长,觉得写得贴切有帮助的,鼓个掌,没有感觉的话,就当八卦。不对的地方,共同探讨,由于是个人感受,因此不可能每个人都认同,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
来美已经4个多月了,本来想在6个月之后写点心得体会,因为这样时间长,写的心得体会更客观。
下面就几个方面来写:心理(心态)、生活、小孩教育、工作 (关于挣钱方面,放到生活里)
1.心理(心态)
   为什么先写这方面呢?据我所了解,来美的大部分家庭,开始在这方面都有困难,纠结、压力、无聊啊等等。
   其实去年在大学同学群里,我就和大家讨论个这个问题,在这里也发帖讨论过。当时也是非常纠结。纠结的点,说白了就是,你对将来的不确定性。
   两条路优势的概率为50%,而且对当前的状况就很满意,有房有车,工作稳定,收入还行,小孩上的学校还不错。
   你没有理由放弃当前自我感觉良好的事,加上你要换的那条路对你完全未知,对于一个即将上40岁数人来说,确实很纠结。
   最终下决心来美,我想有四个因素,供大家参考一下。
   a.签证类型 -- 公司给我的是L1A签证(公司manager以上的签证类型),来美后如果顺利的话,约1年半就能拿到绿卡。这个我想是个比较大的因素之一,相比于L1B,H1签证需要排期5年以上,心理容易接受多了。
   b.空气环境 -- 自去年以来国内雾霾太重,小孩老是被要求在家,不能出去活动;再加上我自己也有鼻炎。
   c.小孩教育 -- 大家出来,我想大多都是为了这个而来。
   d.老婆决定 -- 别笑啊,这个因素很重要的。家庭不和谐,什么事情都玩完了。
   现在真正来谈心理状况。至少从我来说,这期间心理状况简直是过山车。刚开始来的几天心情挺不错,反正刚来也没什么活,而且天天住hotel,天气又好,吃吃喝喝的。当然比较happy。但是等真正上班开始进入角色,压力就来了。
   在国内,你是一个leader,管理一个团队,做项目轻车熟路。来这里后,你会发现,语言与角色都是巨大的挑战。
   硅谷这里有一堆NB的人物,你会感觉自己非常的渺小。所以心里上的落差,让你很难受。
   另外,我那会刚来的时候,正好又碰上公司裁员,所以压力非常大。加上工作上基本都是新的,又从小兵做起。
   我还记得当时,让我在fpga上fix一个bug,但我连fpga怎么run都不清楚,而且只有一个印度人可以问,他忙根本都没时间理我。
   我那叫一个郁闷啊, 花了两周都没进展,后来终于有一个机会让我搞定了。这个就不细说了。
   所以可想而知,当时心里非常沮丧,压力巨大,天天想回上海。
   老婆这边,辞掉工作来美的,在这没班上,天天也很无聊,心理落差也有点大。据我从论坛了解的情况看,很多来美的妈妈,都哭了。大多都是因为在国内条件过得非常好,养尊处优,但来美后什么都得自己做,就一个家庭主妇,心理反差太大。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心理状况会慢慢变好。为什么呢?
   工作上,你慢慢得心应手,也不那么害怕了,觉得也就那么回事。生活上天天蓝天碧云,每天一起来就有想跑步的冲动,去超市里买食品不用担心给你添加这个那个的,周末你还可以爬爬山,去看看海,放松放松。你还可以和你要好的朋友家庭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你就发现你的生活和原来国内的差不多。
   其实,说到最后,我分析了一下,就是你的心平静下来了。在美国,大家最为共同的点就是,每个人心都很平静。
   他们上班不急不忙,该接孩子的接孩子。开车大家也都很有礼貌的排队,没钱的,也过得悠然自得。你能在海边,对着海和天空,看半天。
   慢慢的,你也会融入这样的环境,变得心情比较平静。所以我想这个是最难得的。
   作为对比,国内相对来说,大家都比较急躁,什么事情都在抢。买房啊,开车啊,购物啊,等等。
   所以,如果有人想来的话,这个是须知的,你是否适应这样非常平静的生活,有时候平静的让你觉得非常无聊。
2.生活
   这方面呢,我就不讲刚来租房、购车、添置家具的事了。因为这些方面,我个人觉得比较容易解决。
   难得解决的是,你怎么去适应美国的style。下面就讲讲挣钱、空气环境以及看病方面。
   a.挣钱
   我想大家都比较关心挣钱的事。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要本着挣钱的目的来美,就此打住。你可以不用看下面的内容了。
   来美后会让你非常失望。像我,现在基本上是月月光,存不到一分钱,有时还倒用国内的钱。为啥?
   不是说IT行业在美国属于高工资的嘛?是的,确实是。美国平均家庭年收入在5w刀左右。IT行业,像我们老手,怎么也得在10w以上。
   但是,在美国,税是非常重的,有联邦税、州税,还要交401k养老金。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湾区房租贵。如果是学区房,就更贵。
   我现在住的地方在cupertino,这里是apple的大本营,加上是学区房,租金很贵。我每个月租金在2900刀左右(两个房间),再加上水电费什么的,一个月光房租这块就得3000刀。再加上其他****小小的开销,每个月基本不剩。
   我基本列一下。税这块大概在28%左右,401k一般缴纳10%左右,公司的ESPP再购买一点(eg.10%-15%,这一部分钱是省下来的),大概到手后,只有50%左右。然后就是房租,小孩上afterschool(类似于国内的补习班什么的),汽车油钱,日常油盐酱醋,手机网络费,买买衣服啊。
   这些一扣除,我相信大家都能算的出来,最后基本剩下的为0,但ESPP那块确实是存下来了,就那点钱。
   所以对于家庭一个人上班来讲,压力还是有点。节省开支是必须的,比如,我就经常上班带饭,平时也很少上馆子什么的。
   b.空气环境
   我想这个是最吸引大家来美的目的之一。确实是。在这里基本每天都是蓝天碧云,每天一早起来,你就有跑步的冲动。再加上湾区这里周围的山,海比较多。一到周末,就可以开车去爬山、看海。美国西部比较有名的1号公路就在湾区,从旧金山一直到洛杉矶。景色非常非常的美。
   周末带着家人或者和朋友一道,爬爬山、看看海,这种生活真的是非常舒服。最主要的是,在美国由于景点非常多,人少,所以你到一个地方都不会很挤,你可以放下你的脚步去体会大自然的美,你可以静下心来看半天的海,你在你的小区就可以看到大雁,你还可以和很多小动物互动,你也可以带小孩去附近的park玩,这些都是国内完全无法比拟的。
   在第一项心态里,我也讲过了,在美国,你会发现大家都很心平气和,生活很平静。没钱的,也不会记恨富豪。百万富翁,穿的也是很平常。甚至他们开的车还不如我们。尽管这里贫富差距也很大,但是很公平。你去政府办事,人家对你客气的一塌糊涂,生怕你complain。
   日常生活里,大家都挺nice的,热情,满脸笑容的。这个社会很包容,很free。你想干啥事,只要不触犯法律,没人管你。
   c.看病
   这个方面目前了解的不是太多。主要是刚来吧。但是从身边的朋友得知一些。
   美国看病是出了名的贵,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而且需要提前预约。急诊有时也要让你等几个小时以上。
   如果在这边,没有医疗保险,我想会比较惨,看病会让你付很多钱。但是,公司有保险的话,就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怕失业的原因之一吧。
   更多的,以后再补充吧。
   最后简单地说下食品和购物方面。食品呢,我个人觉得相对比国内安全些,至少我觉得买东西省心,不用担心添加这个那个的。东西相对国内来说,绝对不贵,同样的钱,你能享受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食品。衣服鞋子百货这块,大家也都知道,美国是很便宜的(相对的),要不怎么这么多代购呢。
   总结一下,生活这块呢,我想最大的优点就是空气环境,其他的我认为就是平静的心态。当然,缺点就是人工贵、看病贵,另外就是没有亲戚。
   所以人家说的没错:好山好水好寂寞。
3.小孩教育
   这一块,我想也是大多数人想来美国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想送小孩来美国上学,为什么?
   是为了培养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么?我想不是。大家无非就是想以后小孩能上美国的顶尖好大学而已。
   但是你来看看他们的小学,估计你开始会很失望的。美国的小学咋看起来很破旧,小孩天天玩。小学二年级了,还在学20以内的加减法,我儿子天天说,这数学太简单了吧。但是细细地想想看看,也不是那么回事。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小孩的阅读能力以及各项综合能力。
   在公司里,你就会发现,老美包括老印他们,写和presentation的能力超一流,比我们老中好的不止一两个档次。所以,在硅谷,为什么那些高管都是白人和老印?而老中就是典型的码农,道理就在这里。
   这些其实是美国教育决定的。他们从小培养小孩阅读与presentation,做project能力,没有填鸭式的硬灌。有些东西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他们从小鼓励小孩去图书馆借书,然后自己写阅读感想。现在我儿子也是,每次和他妈妈都去借一堆书回来,然后就自己读,实在不会读的,让我老婆一起读。然后,就写感想。
   另外,上次学校还要求他们去小区募捐,他自己拿个信封袋子一家一户的去讲。看似小事,其实还蛮锻炼人的。
   然后你还会发现,他们的小孩体育都很好。在park里,你能看到即使那些小姑娘,什么项目都很玩的很溜。
   总之,我也不觉得他们的小学教育好到哪里去,但是有些不一样的东西。至少我挺认可阅读这件事。
   再说说学区房的事。什么,在美国也有学区房一说?是的,湾区也讲究这个。学区的研究这个我不在行,都是我老婆在弄的,但我知道学区房很贵。不是一般的贵,好的在300w刀,好中差一点的也要100w刀以上。不过对于在国内有好几套房的网友来说,这都不是事,呵呵。我就比较囧啊,在这里买不起学区房,目前只能靠租房了。
   至于高中大学方面,由于现在小孩还没怎么经历,也不知道啥回事,等以后再补充吧。
4.工作
   最后再谈谈工作。说实在的,大家来这里,对工作也已经看得比较轻了。如果过不了心态这一关,工作上也很难开心。
   在硅谷,这里聚集了全世界精英,咱们在这里太渺小了,国内一堆清华北大的在这里。
   但是,我想说的是,放低心态,也不要太小瞧自己,有些问题也有别人搞不定你能搞定的。慢慢的,有些成就感,你就适应了。
   另外谈谈失业找工作的事情。在美国,尤其是国内过来的人,特别怕失业,一方面是由于签证的原因,另外我想就是顾忌到生活、看病等。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觉得也不是一个特大的事,除非经济危机来了,大规模失业,否则,至少我觉得IT行业还ok。
   之前在公司里,就有不少人和我讲些“危言耸听”的事,说找工作怎么怎么的难,面试很恐怖什么的。但我身边的事例告诉我,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小看自己。重视起来,一样可以拿到offer,尽管在这里是和全世界精英在竞争。
   找工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先在网上做题,然后就是把你本行业的东西多复习透。当在你有充分的准备之后,应该还是能找到工作的。
   顺便说下我的一个同事,经历裁员后,他准备了1-2个多月,在拿到了几个offer以后顺利上班了,而且是大公司的。我老婆在这边认真准备了2个月,目前手头也握有几个offer。
   除了IT业之外,还有其他的工作可找否?这方面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应该说,只要你不太care钱的话,应该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汽车经销商啊,房地产啊,旅行社啊什么的。
  
结束语:
   一不小心,写得有点多了。不过,还是想把真实的一面写给大家,供那些有想来美想法的网友们参考。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认为好的,你可能觉得不咋的。
   还有缺点方面,没有表述的太多。我想大部分人还是顾及对父母的牵挂。当我们碰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爸妈;当我们硬气说大不了我回家,这个家指的就是爸妈。父母年纪大了,有时觉得出来,挺对不住他们的,有些自私。
   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来美这件事。就像一座围城,里面有不少人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与天空,外面的人想去城里看看热闹。
   近几年回流国内的人不少,他们大多都是为了回去发展自己,挣更多的钱。在这里,职业很容易就让你看到天花板。而且国内亲戚朋友多,夜市也很丰富,生活更为多姿多彩。
   当然来这里的人也不少,他们大多是为了空气环境、小孩教育。
  
不过从我个人的心理历程来说,刚开始压力大,成天嚷着要回国,到现在基本是没有要回去的念头了。还是挺想在这里扎根发展,享受这里的生活。
到了周末带着老婆孩子爬爬山,看看海,过着平静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所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8

主题

124

回帖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70
发表于 2020-7-7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下面两个Layout Gravity参数的区别:
android:layout_gravity="center"
android:gravity="center"

8

主题

130

回帖

28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85
发表于 2020-7-9 0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回馈那些还在国内有这方面(L1签证),想对真实美国生活了解的网友们,今天特地发个长帖来说说来到美国这边的真实感受。这篇文章起初是写在我们大学同学的内部群里的,我又稍微修改了下,在此分享给大家。本文力求写出个人真实的感受,这不是炫耀贴,基本是我目前真实生活与想法,希望大家公正的看,多讨论,不要攻击。文章有点长,觉得写得贴切有帮助的,鼓个掌,没有感觉的话,就当八卦。不对的地方,共同探讨,由于是个人感受,因此不可能每个人都认同,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
来美已经4个多月了,本来想在6个月之后写点心得体会,因为这样时间长,写的心得体会更客观。
下面就几个方面来写:心理(心态)、生活、小孩教育、工作 (关于挣钱方面,放到生活里)
1.心理(心态)
   为什么先写这方面呢?据我所了解,来美的大部分家庭,开始在这方面都有困难,纠结、压力、无聊啊等等。
   其实去年在大学同学群里,我就和大家讨论个这个问题,在这里也发帖讨论过。当时也是非常纠结。纠结的点,说白了就是,你对将来的不确定性。
   两条路优势的概率为50%,而且对当前的状况就很满意,有房有车,工作稳定,收入还行,小孩上的学校还不错。
   你没有理由放弃当前自我感觉良好的事,加上你要换的那条路对你完全未知,对于一个即将上40岁数人来说,确实很纠结。
   最终下决心来美,我想有四个因素,供大家参考一下。
   a.签证类型 -- 公司给我的是L1A签证(公司manager以上的签证类型),来美后如果顺利的话,约1年半就能拿到绿卡。这个我想是个比较大的因素之一,相比于L1B,H1签证需要排期5年以上,心理容易接受多了。
   b.空气环境 -- 自去年以来国内雾霾太重,小孩老是被要求在家,不能出去活动;再加上我自己也有鼻炎。
   c.小孩教育 -- 大家出来,我想大多都是为了这个而来。
   d.老婆决定 -- 别笑啊,这个因素很重要的。家庭不和谐,什么事情都玩完了。
   现在真正来谈心理状况。至少从我来说,这期间心理状况简直是过山车。刚开始来的几天心情挺不错,反正刚来也没什么活,而且天天住hotel,天气又好,吃吃喝喝的。当然比较happy。但是等真正上班开始进入角色,压力就来了。
   在国内,你是一个leader,管理一个团队,做项目轻车熟路。来这里后,你会发现,语言与角色都是巨大的挑战。
   硅谷这里有一堆NB的人物,你会感觉自己非常的渺小。所以心里上的落差,让你很难受。
   另外,我那会刚来的时候,正好又碰上公司裁员,所以压力非常大。加上工作上基本都是新的,又从小兵做起。
   我还记得当时,让我在fpga上fix一个bug,但我连fpga怎么run都不清楚,而且只有一个印度人可以问,他忙根本都没时间理我。
   我那叫一个郁闷啊, 花了两周都没进展,后来终于有一个机会让我搞定了。这个就不细说了。
   所以可想而知,当时心里非常沮丧,压力巨大,天天想回上海。
   老婆这边,辞掉工作来美的,在这没班上,天天也很无聊,心理落差也有点大。据我从论坛了解的情况看,很多来美的妈妈,都哭了。大多都是因为在国内条件过得非常好,养尊处优,但来美后什么都得自己做,就一个家庭主妇,心理反差太大。
   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心理状况会慢慢变好。为什么呢?
   工作上,你慢慢得心应手,也不那么害怕了,觉得也就那么回事。生活上天天蓝天碧云,每天一起来就有想跑步的冲动,去超市里买食品不用担心给你添加这个那个的,周末你还可以爬爬山,去看看海,放松放松。你还可以和你要好的朋友家庭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你就发现你的生活和原来国内的差不多。
   其实,说到最后,我分析了一下,就是你的心平静下来了。在美国,大家最为共同的点就是,每个人心都很平静。
   他们上班不急不忙,该接孩子的接孩子。开车大家也都很有礼貌的排队,没钱的,也过得悠然自得。你能在海边,对着海和天空,看半天。
   慢慢的,你也会融入这样的环境,变得心情比较平静。所以我想这个是最难得的。
   作为对比,国内相对来说,大家都比较急躁,什么事情都在抢。买房啊,开车啊,购物啊,等等。
   所以,如果有人想来的话,这个是须知的,你是否适应这样非常平静的生活,有时候平静的让你觉得非常无聊。
2.生活
   这方面呢,我就不讲刚来租房、购车、添置家具的事了。因为这些方面,我个人觉得比较容易解决。
   难得解决的是,你怎么去适应美国的style。下面就讲讲挣钱、空气环境以及看病方面。
   a.挣钱
   我想大家都比较关心挣钱的事。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要本着挣钱的目的来美,就此打住。你可以不用看下面的内容了。
   来美后会让你非常失望。像我,现在基本上是月月光,存不到一分钱,有时还倒用国内的钱。为啥?
   不是说IT行业在美国属于高工资的嘛?是的,确实是。美国平均家庭年收入在5w刀左右。IT行业,像我们老手,怎么也得在10w以上。
   但是,在美国,税是非常重的,有联邦税、州税,还要交401k养老金。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湾区房租贵。如果是学区房,就更贵。
   我现在住的地方在cupertino,这里是apple的大本营,加上是学区房,租金很贵。我每个月租金在2900刀左右(两个房间),再加上水电费什么的,一个月光房租这块就得3000刀。再加上其他 1.gif 小小的开销,每个月基本不剩。
   我基本列一下。税这块大概在28%左右,401k一般缴纳10%左右,公司的ESPP再购买一点(eg.10%-15%,这一部分钱是省下来的),大概到手后,只有50%左右。然后就是房租,小孩上afterschool(类似于国内的补习班什么的),汽车油钱,日常油盐酱醋,手机网络费,买买衣服啊。
   这些一扣除,我相信大家都能算的出来,最后基本剩下的为0,但ESPP那块确实是存下来了,就那点钱。
   所以对于家庭一个人上班来讲,压力还是有点。节省开支是必须的,比如,我就经常上班带饭,平时也很少上馆子什么的。
   b.空气环境
   我想这个是最吸引大家来美的目的之一。确实是。在这里基本每天都是蓝天碧云,每天一早起来,你就有跑步的冲动。再加上湾区这里周围的山,海比较多。一到周末,就可以开车去爬山、看海。美国西部比较有名的1号公路就在湾区,从旧金山一直到洛杉矶。景色非常非常的美。
   周末带着家人或者和朋友一道,爬爬山、看看海,这种生活真的是非常舒服。最主要的是,在美国由于景点非常多,人少,所以你到一个地方都不会很挤,你可以放下你的脚步去体会大自然的美,你可以静下心来看半天的海,你在你的小区就可以看到大雁,你还可以和很多小动物互动,你也可以带小孩去附近的park玩,这些都是国内完全无法比拟的。
   在第一项心态里,我也讲过了,在美国,你会发现大家都很心平气和,生活很平静。没钱的,也不会记恨富豪。百万富翁,穿的也是很平常。甚至他们开的车还不如我们。尽管这里贫富差距也很大,但是很公平。你去政府办事,人家对你客气的一塌糊涂,生怕你complain。
   日常生活里,大家都挺nice的,热情,满脸笑容的。这个社会很包容,很free。你想干啥事,只要不触犯法律,没人管你。
   c.看病
   这个方面目前了解的不是太多。主要是刚来吧。但是从身边的朋友得知一些。
   美国看病是出了名的贵,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而且需要提前预约。急诊有时也要让你等几个小时以上。
   如果在这边,没有医疗保险,我想会比较惨,看病会让你付很多钱。但是,公司有保险的话,就没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怕失业的原因之一吧。
   更多的,以后再补充吧。
   最后简单地说下食品和购物方面。食品呢,我个人觉得相对比国内安全些,至少我觉得买东西省心,不用担心添加这个那个的。东西相对国内来说,绝对不贵,同样的钱,你能享受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食品。衣服鞋子百货这块,大家也都知道,美国是很便宜的(相对的),要不怎么这么多代购呢。
   总结一下,生活这块呢,我想最大的优点就是空气环境,其他的我认为就是平静的心态。当然,缺点就是人工贵、看病贵,另外就是没有亲戚。
   所以人家说的没错:好山好水好寂寞。
3.小孩教育
   这一块,我想也是大多数人想来美国的原因之一。大家都想送小孩来美国上学,为什么?
   是为了培养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么?我想不是。大家无非就是想以后小孩能上美国的顶尖好大学而已。
   但是你来看看他们的小学,估计你开始会很失望的。美国的小学咋看起来很破旧,小孩天天玩。小学二年级了,还在学20以内的加减法,我儿子天天说,这数学太简单了吧。但是细细地想想看看,也不是那么回事。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小孩的阅读能力以及各项综合能力。
   在公司里,你就会发现,老美包括老印他们,写和presentation的能力超一流,比我们老中好的不止一两个档次。所以,在硅谷,为什么那些高管都是白人和老印?而老中就是典型的码农,道理就在这里。
   这些其实是美国教育决定的。他们从小培养小孩阅读与presentation,做project能力,没有填鸭式的硬灌。有些东西是没有固定答案的。他们从小鼓励小孩去图书馆借书,然后自己写阅读感想。现在我儿子也是,每次和他妈妈都去借一堆书回来,然后就自己读,实在不会读的,让我老婆一起读。然后,就写感想。
   另外,上次学校还要求他们去小区募捐,他自己拿个信封袋子一家一户的去讲。看似小事,其实还蛮锻炼人的。
   然后你还会发现,他们的小孩体育都很好。在park里,你能看到即使那些小姑娘,什么项目都很玩的很溜。
   总之,我也不觉得他们的小学教育好到哪里去,但是有些不一样的东西。至少我挺认可阅读这件事。
   再说说学区房的事。什么,在美国也有学区房一说?是的,湾区也讲究这个。学区的研究这个我不在行,都是我老婆在弄的,但我知道学区房很贵。不是一般的贵,好的在300w刀,好中差一点的也要100w刀以上。不过对于在国内有好几套房的网友来说,这都不是事,呵呵。我就比较囧啊,在这里买不起学区房,目前只能靠租房了。
   至于高中大学方面,由于现在小孩还没怎么经历,也不知道啥回事,等以后再补充吧。
4.工作
   最后再谈谈工作。说实在的,大家来这里,对工作也已经看得比较轻了。如果过不了心态这一关,工作上也很难开心。
   在硅谷,这里聚集了全世界精英,咱们在这里太渺小了,国内一堆清华北大的在这里。
   但是,我想说的是,放低心态,也不要太小瞧自己,有些问题也有别人搞不定你能搞定的。慢慢的,有些成就感,你就适应了。
   另外谈谈失业找工作的事情。在美国,尤其是国内过来的人,特别怕失业,一方面是由于签证的原因,另外我想就是顾忌到生活、看病等。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觉得也不是一个特大的事,除非经济危机来了,大规模失业,否则,至少我觉得IT行业还ok。
   之前在公司里,就有不少人和我讲些“危言耸听”的事,说找工作怎么怎么的难,面试很恐怖什么的。但我身边的事例告诉我,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小看自己。重视起来,一样可以拿到offer,尽管在这里是和全世界精英在竞争。
   找工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先在网上做题,然后就是把你本行业的东西多复习透。当在你有充分的准备之后,应该还是能找到工作的。
   顺便说下我的一个同事,经历裁员后,他准备了1-2个多月,在拿到了几个offer以后顺利上班了,而且是大公司的。我老婆在这边认真准备了2个月,目前手头也握有几个offer。
   除了IT业之外,还有其他的工作可找否?这方面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应该说,只要你不太care钱的话,应该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汽车经销商啊,房地产啊,旅行社啊什么的。
  
结束语:
   一不小心,写得有点多了。不过,还是想把真实的一面写给大家,供那些有想来美想法的网友们参考。凡事都有两面性,我认为好的,你可能觉得不咋的。
   还有缺点方面,没有表述的太多。我想大部分人还是顾及对父母的牵挂。当我们碰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爸妈;当我们硬气说大不了我回家,这个家指的就是爸妈。父母年纪大了,有时觉得出来,挺对不住他们的,有些自私。
   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来美这件事。就像一座围城,里面有不少人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与天空,外面的人想去城里看看热闹。
   近几年回流国内的人不少,他们大多都是为了回去发展自己,挣更多的钱。在这里,职业很容易就让你看到天花板。而且国内亲戚朋友多,夜市也很丰富,生活更为多姿多彩。
   当然来这里的人也不少,他们大多是为了空气环境、小孩教育。
  
不过从我个人的心理历程来说,刚开始压力大,成天嚷着要回国,到现在基本是没有要回去的念头了。还是挺想在这里扎根发展,享受这里的生活。
到了周末带着老婆孩子爬爬山,看看海,过着平静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所说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16

主题

142

回帖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0
发表于 2020-7-11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十大有感。自己的经历相对幸运一些,也代表了不少身边移民的例子,所以觉得想分享一下,让大家看到来美对普通人来说也不是那么惨。至于移民好不好、适不适合,偶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不企求改变你的想法,权当是为有移民打算的人一些参考吧。不喜也请勿喷~~~~
  
* 81年生,985计算机专业(非top 2)
* 06年硕士毕业的时候没选择在帝都工作,10年的时候来京,原因是觉得在广东IT工作选择很少,而帝都选择多很多。
* 11年娃出生,但没有京户,也买不起房。12年跳到目前公司。
* 娃3岁的时候开始为上学担忧,当时有所谓的工作居住证,也排队了附近的幼儿园,但发现僧多粥少,能排上的概率很低,所以开始考虑移民。
* 14年4月开始找公司内部换组到美国总部的机会,5月底得到一offer。当时在国内的年薪是46万人刀(含股票);美国给的是年薪13万美刀,然后因为已经过了年度调薪周期,所以当年多给了2万美刀的股票,一年总共有16、7万的样子。由于总部是在西雅图,当时觉得这个工资还不错,就接受了。此外,公司提供了海运搬家服务外加1万美刀搬家费,以及一个月的公寓和租车。
* 14年6月底搞定签证,由于是码工,所以拿是L-1B签证。LD拿的是L2,可以工作;但结婚后偶也一直就没让她上班了,所以来美后也是一直没用过L2的找工作权利。
* 14年8月入境。住公司安排的公寓的同时也在找房子租,刚好有前同事的朋友回国,所以租了他们的house,1800美刀/月,感觉挺划算,就租下来了。同时也买了一部英菲的QX50。
* 14年12月的时候觉得房价不算太贵,就买了自己的house,2300平方英尺,64.5万美刀,但学区算挺好。由于公司有合作的银行,所以首付只要10%,月供3000美刀左右(含房产税和房屋保险)。
* 15年2月开始绿卡申请(公司规定要满半年才能开始)。一开始申请的是EB-2,但当时看EB-3排期进展得比较快,所以自费让公司律师多申请了EB-3。这样到时哪个排期先到就提交哪个。
* 15年4月运气不错,抽签抽到H-1B签证。原来的L-1B有个坏处:就是最多只能用5年,之后就得离开美国至少1年后才能重新申请,而H-1B在绿卡申请批准后就可以一直无限期延下去。
* 15年5月入了第二辆小车(敝篷MINI Cooper,最低配),因为发现在美帝无车实在不方便,这样LD和偶随时都可以开一辆车。7月因为岳父母来美,觉得五座车不够方便,就把QX50置换成QX60了。
* 17年初大娃考上所谓的天才班(名字挺唬人,实际就相当于国内的快班),但因为没有像其它父母一样专门上补习班,只是自己买了两本教材让他自己做,加上是3岁才在这边开始学习英语,所以还是觉得挺为他骄傲的。
* 17年4月被promote为Sr. SDE。这级别在别的公司很普通,但对于我司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故还挺开心的。然而涨薪没有偶想象的多,TC是25万美刀左右。
* 17年9月二娃出生,跟大娃一样还是剖腹产,但LD感叹这边的经历跟在国内比简直是天渊之别,说一胎如果也是这样的话她就不会一直有阴影不敢要老二了。费用保险承担了大部分,自费了1千多刀吧,具体记不清了。
* 18年11月买了第三辆车,是自己梦想的科尔维特Z06跑车,650马力,手动档,当是任性了一把,在40岁前圆自己的梦想。
* 19年4月第一次在美国换组,10月顺便拿到绿卡(EB-3),H-1B的6年期限还没用完。
* 工资因为公司股票这几年都一直涨得不错,所以今年应该有35万左右,明年应该能到42+。老板说想会帮忙明年promote principal SDE,但自认为水平还不到,估计成功的概率很低。
  
一些感想:
* 跟留学而移民的途径相比,通过工作签证过来的好处是相对容易一些,而且因为有些积蓄,过来的时候经济上相对宽松一些,不至于太狼狈。
* 换组之前的组基本都是中国人,所以英语用得少一些,口语水平提高不明显。换组之后基本就都用的英语,很多时候发现吵架口语水平跟不上,然而好处是进步很明显。当然,这时候就会发现那些留学的同事相对就好很多,毕竟他们上学的时候口语就已经锻炼了很多。
* 西雅图这几年的房价和消费都上升了不少,但比起湾区或国内一线城市还是好很多。
* 看病是真的贵,但有保险还是可以承受的。偶早已经没有把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再来衡量贵不贵的习惯了,这样每次相对没那么肉疼。
* 偶们俩平时圈子都是以中国人为主,没融入美国人圈子的想法,毕竟吃的和玩的都差太多。偶觉得挺好,移民国家本来就是以多样性为主,不强求玩到一起。
* 虽然说学区好,但旁边的中国家长都在各种推娃,搞得偶有时也不焦虑也不行。想过送娃上私校,但又觉得学区房白买了,而且上私校娃说不定发现别人家太有钱,反而会自卑,所以放弃了。
* 后悔吗?并不,因为在国内肯定没有这样的收入和居住环境。国内当然也有别的优势,只是对偶们而言,这边相对更舒服一点。
* 职业天花板?感觉还好,身边有中国人做到VP和principal engineer的。当然,大部分中国人做不到那个级别,但原因很简单,要么语言不行,要么leadership不行,只要这两者都够强,往上走不难。
* 我司相对工作强度比较高,但好处是至少没有996。还有美帝大龄码工很常见,至少偶这种喜欢走技术路线的不太担心中年失业。

10

主题

146

回帖

323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3
发表于 2020-7-13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ebris, deep charges.


Show a leg quickly, I39;ll clean up your room! 赶紧起来,我要打扫你的房间!
Come on, Pikachu, shake a leg or we39;ll never be ready in time.快,皮卡丘,抓紧时间,否则我们就不能按时准备好。
We39;d better get a move on if we don39;t want to be late.要是不想迟到,我们最好赶紧动起来。
e39;re leaving in five minutes so you39;d better snap to it and finish your breakfast.我们5分钟以后就走,所以你最好快点吃完早饭。
Break a leg tomorrow at your job interview. 希望你明天的面试表现完美。
Is it really your car or are you pulling my leg?这真是你的汽车,还是你在骗我?
I39;d love to buy a Lamborghini, but they cost an arm and a leg.我想买辆 1.gif 基尼,但它真的是太贵了。

13

主题

111

回帖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62
发表于 2020-7-13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要实惠,必须通过国内的银行结汇才最划算。
我觉得不如通过加拿大工行转账到国内的工行,
加拿大工行有一个系统内汇款,十几万加元的话,手续费
56加元就行了,绝对没有电报费和中转行费用。
到了国内,你就可以到工行结汇了。
http://www.icbk.ca/CN_new/%E4%B8%AA%E4%BA%BA%E9%93%B6%E8%A1%8C/%E6%B1%87%E6%AC%BE%E4%B8%9A%E5%8A%A1/%E5%B7%A5%E8%A1%8C%E7%B3%BB%E7%BB%9F%E5%86%85%E6%B1%87%E6%AC%BE.htm
还有一种是预结汇汇款,不过手续费更高,要72加元,我建议还是走工行系统内汇款。

此外,十几万加元,也可以考虑汇丰的premier,转账到
国内倒是免费,但是,你接下来换成人民币应该会亏很多。
所以,我觉得真的还不如用加拿大工行的系统内汇款,花
一点手续费,然后国内工行再结汇好了。
当然,你也可以综合对比下国内哪家银行汇率好,再最终决定。
当然,你还可以写一张给自己的支票,然后回国办理一个叫做
“光票托收”的手续,不过这个手续费肯定比56加元多,而且
时间也会比较久,我感觉还不如用工行的汇款呢。


美国只有两样东西比中国贵
如果考虑到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同时考虑到性价比,那么据我观察,美国只有两样东西要比中国贵,一个是知识产权,一个是人工。对比两个国家的物价其实意义不大,因为那是别人的国家,没有道理让中国人自由地去居住,就像你们家的床不能让我睡一样。
但分析别人为什么价格便宜很重要,这样有利于把自己的价格降下来。我觉得是资源配置问题,市场自由化促使价格能够精确迅速地把资源配置到最优的地方,这样整个社会就大幅减少浪费。我们选出来两项在美国比中国贵的地方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来配置资源。
首先是知识产权。美国的生产效率为何高?内需为何那么大?国家为何那么富有?完全和这个民族的创造力有关系。这个创造力不但体现在物质生产上面,同时在精神文化,娱乐消遣等所有的方面都能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那么这个社会就高效产出,同时又有强大的内需消耗,加上资源配置最优化,这是所有西方国家走向发达的关键。
如果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竟然觉得美国的发达是靠掠夺而来,那么你受穷显然是必然的,因为你没抓住关键问题。
那么如何使自己的国家充满创造力?唯一的办法就是需要保护所有创造出来的东西,那就是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一个连国家制度都在山寨西方的中国所不能想象和理解的,在美国一张新计算机游戏光碟要卖到四五十美元,《阿凡达》的光盘甚至不能在电影上映期间发售,过去中国盗版市场几乎与美国正版同步,只卖到5元人民币,现在更简单了,从网上下载是一分钱都不用花。
五十美元减去五元人民币(制作成本)几乎等于这东西的知识产权,试想你如果是一个研发团队里面的成员,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盗版就等于把你的劳动偷走了,你还干这种创造性工作吗?人家《阿凡达》拍了十年时间呢。
这就像你种了一年的地,秋收的时候一夜之间被小偷给偷走了一样,那你还种地吗?关键是没人种地,粮食从何而来?没有人发明创造,人类怎么前进?所以美国人恨死中国的盗版,骂中国人是小偷,中国人还振振有词地反骂美国是强盗。你偷我的东西我该不该抢回来?不是我帮美国人说话,我是以偷东西为耻。
下面要说到人工费了,这是唯一一项对短期游客不利的地方,因为大部分能带走的有知识产权的东西在中国都有盗版,你不买就没有什么不利的地方,而人工费用高却体现在停留美国的任何时候。那么人工费为什么会高,其中的意义在哪里?这项费用其实主要是针对美国居民的,人工费用高会不会对生活在美国的居民造成生活上的影响。
其实人工费用高是一个双向的标准,因为你在享受别人的人工时,同时你也可以是一个人工劳力的出卖者,劳动力是一个除残障人士以外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东西。这是一种奖励人们勤奋,促使社会资源最优分配的方法。我们下面举例说明人工费高的结果如何降低社会的浪费。
假如你在超市买一个简陋的吊灯,价格可能也就是五十美元左右,同样是你自己不会安装的情况下,在中国你只要花20块人民币找个人来安装,而在美国上门安装费至少在30美元。(这是十年前我离开中国时的价格)那就会逼着你自己动手安装。
在美国的这些上门安装的都是持牌电工,他们主要是应对电路改造,如果上门安装电灯这种事假如不动电路,属于极其简单的劳动,价格低了你就会滥用。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这件小事促进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简单劳动尽量用最节俭的办法来解决,那就是自己看一下说明书,自己动手安装。还有一个就是中国人也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的行业标准问题。
为什么美国DIY那么盛行,表面上看是像安灯一样,找个节俭的办法,其实不仅如此,而是因为行业标准非常统一。
所有的接口,所有的配件都由于行业标准而能够轻易地拼凑起来,这才是节约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人的眼光只停留在接口标准上,其实远不仅如此,很多标准在建房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
大部分人家里的天花板上都有预留埋线,不用的时候会用塑料片盖上,接口以外的部分都是标准接线。自己能够安装是因为本来就有线埋在那里,这就牵扯到建筑行业标准问题。
人工费贵非常有利于穷人,更加促进一个没有本事的人变得有本事。比如说扫院子剪草,这个工作简单吧,人工费相对算是最低的,穷人院子自己扫,就没有这项支出。而富人院子特别大,只能让别人来剪。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这种门槛低的劳动由于人工费基点高,所以比在家闲着好,那么你就会找时间去干这种工作。干这种事的时候发现如果要是学会修剪树枝,可能会挣得更多一点,如果再深入学习园艺技术,那工资可就快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媲美了。
我一个朋友家里的一个院子不大,但是修剪得像苏州园林那样,园丁每周来一次维护,猜猜他要为此支付多少钱?每月一千多美元(一家就这样),你就可想这园丁每月挣多少钱吧。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从简单劳动的高起价,到复杂劳动的价格升级,把一个原本没有什么能耐的人诱引得走入劳动市场。
特别美国是一个****利国家,如果劳力价格太低会导致人们宁愿在家里领救济金。
3、美国保持先进的原因
那么有人说那我干脆到美国去当园丁,或是帮人安电灯。这又与市场有关系,由于人工费贵,人们都宁愿自己干,所以市场就变小......就这样,价格给市场一个精确及时的信号,以利于资源迅速配置,这里资源的概念包括了人的劳力资源。在这个劳动力能够卖出好价钱的地方要是还挣不到钱,那可真的就是个人的问题了。
一个良好的社会鼓励两种人,勤劳的人和富有创造力的人,这就是美国先进的原因之一吧。

13

主题

141

回帖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0
发表于 2020-7-14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Java
private字段不可以被子类访问
procted字段可以被子类访问

20

主题

142

回帖

345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45
发表于 2020-7-15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ealth


玉米有黄色(甜玉米)和白色(糯玉米)两种,相对而言,做熟的白色玉米比黄色玉米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白色74.7g/100g>黄色73 g/100g),黄色玉米胡萝卜素含量更高。两种玉米的膳食纤维含量在6.4g/100g-8.0g/100g之间,饱腹感都比较强,非常适合减肥人群。早餐可以搭配水煮玉米一根,外加一杯豆浆;或者酸奶凉拌玉米粒,都是不错的选择。


酸乳酪一般为固态或者接近固态,不同于我们平时见到的酸奶,饱腹感要比酸奶强,减肥人士完全可以放心地选择。蛋白质的含量(25.7g/100g)比同等重量的瘦肉更高,同时富含钙、维生素B族。当然,选择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的酸乳酪,以及信誉与口碑俱佳的酸乳酪厂家,更能保证减肥的顺利进行呢!


全麦面包在推荐的减肥餐中被多次点名,是具有低GI高膳食纤维的首选减肥主食。但要注意买到假的全麦面包哦~真的全麦面包主要成分是全麦面粉,横切面有会麦麸的碎片,闻起来会有麦香味呢!三片全麦面包,配上一杯牛奶,加上6-8颗小圣女果,完美早餐~


土豆2016年农业部把土豆定为中国四大主粮之一,目前再次力推这种新晋主粮。土豆君也着实跟着火了一把。除去土豆便宜、简单易做等优点之外,土豆较强的饱腹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忽视。其实土豆、甘薯等含淀粉量仅有20%,而大米和面粉含淀粉量75%以上。虽说熟土豆的GI值为66.4,属于中GI食物,但土豆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只有17.2g/100g,所以依然是很好的减肥食物。


作为餐桌上常见食物的一种,山药的GI值是51,属于低GI食物,升血糖比较慢,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较低,适合做减肥食物。山药等薯类食物,如果可以替代部分白米白面,不仅能够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也很可能还有帮助预防慢性病的作用。自己做一道蓝莓山药,代替早餐和晚餐的主食,把山药蒸熟以后,在表面撒上蓝莓酱即可,尤其是对于胃不好又急于减肥的小伙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魔芋其实市面上常买到的魔芋都是加工品,是土地里挖出的生魔芋经过加工而成,比如魔芋块、魔芋粉、魔芋丝等等。魔芋几乎没有热量,但可以吸水膨胀,是加工后形成的胶冻状低热量食品,血糖生成指数GI很低,魔芋能够起到延长胃排空时间、增加一餐中饱腹感的作用。也是因为这些特性,深受减肥者的喜爱。

1.jpeg

14

主题

136

回帖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06
发表于 2020-8-24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吸呼吸,一定记住头入水后一直往外呼气,最好是用鼻子(鼻子加口也可以),头出水吸气(用口),你2-3趟就觉得累肯定是呼吸不好,很大原因是往外呼气不充分,自己感觉呼气很充分,其实不然,慢慢的,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你也就感觉游不动,长距离不行了


游泳后鼻涕多怎么办?
要么是泳池的消毒水导致的过敏性鼻炎,要么是游完泳出来呼吸到冷空气刺激的
回到家后用温水洗鼻子应该能有帮助
就往洗鼻器里灌一瓶温水对着鼻孔里面冲就行,不需要加洗鼻盐,也不需要侧头让水从一个鼻孔流到另外一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

电话

喵酱客服:13124888978

下单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关注

抖音号1

抖音号2

APP

顶部

精拍沪牌
公司沪牌
车务代办
拍牌知识
喵酱同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