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6-17 2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跑个题,说一下所有故事主人公工作的这家大国企。其实不只是人,一个企业也可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建厂伊始,厂子门槛不高,附近的农村子弟也能进厂,结果变成建厂元老,就如同A男和B男的岳父。
到了七八十年代,厂子已经是荣耀象征,A男他们退休,才能让他们的孩子顶替他们的名额,享受工人 阶 级的先进性。无数年轻人以进厂为荣, 普通的人进了厂就有了光环,成了择偶市场的香饽饽
到了九十年代,厂子急转直下,盛极必衰,大量下岗,不下岗的也各种拖欠工资。到了世纪之交,进厂做工人只是无门路无能力的三校生的无奈选择,C男这种大学生虽然九十年代进厂就能坐办公室但也被退休的车间工人C女妈妈各种看不起。
可能厂子确实太大,承载了国家很重要的业务,也承载了这么多就业人口 甚至和其他几个国企一起,某种程度上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厂子到现在反而活过来了,虽然达不到曾经的辉煌,但也已经是很多人高攀不起的。世纪之交时入厂的三校生们,现在反而成了让普通人羡慕的收入优厚的有编制工人,不担心失业。现在进厂又开始有了门槛,大部分人想进来只能做类似无编制的外包员工,干更累的活,却拿少的多的工资,还随时可能失业。
一个厂子,两起一落,影响了十几万人的喜怒哀乐,改变了他们和他们子女的人生,这一切,其实只发生在这短短的七十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