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1905年,美国的犹太宗教团体和组织开始筹划犹太人定居北美250周年纪念活动,以路易斯,马歇尔为首的犹太领袖组成了筹备委员会。
这一纪念活动推向美国各地,波士顿、费城、芝加哥、辛辛那提、圣路易斯、新奥尔良、旧金山等地举行了多场庆祝集会和演讲,而感恩节(11月30日),那天在纽约卡内基厅的庆祝活动更是将美国犹太人的欣喜之情推向了高潮。
雅各布,希夫作为令人尊敬的慈善家在会上表示,虽然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仍遭受偏见和冷漠,但美国成为了犹太民族世代的家园。
“我们,也是美国人,在这一重大时刻再次向我们的同胞们承诺,无论他们出身于什么种族或者怀有什么信仰,我们时刻准备着与之携手,增进我们共同挚爱的祖国的伟业和她在全世界享有的荣光。”
前总统克利夫兰也出席了活动,盛赞了犹太人对美国的忠诚与热爱,犹太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就提供了帮助,此后促进了美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发展。
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没有出席,但写给希夫的贺信让美国犹太人倍受鼓舞:“我不得不定个规矩,不为任何纪念活动写什么信件……但是我在这件事上(犹太人定居北美250周年纪念活动,笔者注)破一次例。
因为在其他国土上的很多犹太人承受了悲惨的、可怕的灾难,这使我感到,作为美国人民的头领,我有责任不仅表达出我对他们的深切同情,正如我现在做的,而且同时要指出具有犹太信仰和血统的人展示了怎样良好的公民品质。”
整个纪念活动的基调是对犹太人积极融入美国社会、忠诚国家的赞美,犹太人也乐于被接纳为美国人民的一部分。
但是,对“美国例外”的想象也经常遭遇到现实的剥离,像希夫、马歇尔这样的犹太领袖清楚地意识到,美国也绝非犹太人一劳永逸的家园,美国历史上对犹太人的歧视事件并不罕见。罗斯福总统的贺信也是在希夫的再三请求下才得到的,总统多次拒绝按希夫的请求为犹太人的纪念活动写贺信,在他看来,这类信是一种负担。
美国政府高层对犹太人的支持在国家政治的棋盘中飘忽不定。另一方面,逃离到新世界的犹太人将自己视为反对欧洲旧世界君主专制和偏见的力量。
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兄弟仍在遭受着偏见与迫害,美国犹太人无法偏居一隅,自安一方他们时刻准备着帮助受难的犹太兄弟。
俄国是他们尤为注目的地方,因为那里居住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群体,而沙皇帝国一直对犹太人釆取了限制政策。
在美国犹太人看来,这种加诸俄国犹太人身上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全世界犹太人的歧视。与美国政府高层保持着良好关系的犹太人不断地游说美国政府抗议俄国的反犹政策,但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政治私谊的局限性促使一些犹太领袖们寻求以组织的形式来维护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游说的渠道,也使他们保持了对犹太事务的领导。最终,在1906年,一个全国性的犹太人组织美国犹太人委员会诞生了。
美国与俄国犹太人问题
俄国一向不允许犹太人在其境内居住,但俄罗斯帝国在向周边领土扩张时,相继囊括了大量的犹太人居住区域。
尤其是1772、1793和1795年,沙皇俄国伙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相继三次瓜分波兰,约有50多万与俄国本土居民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和经济生活迥异的波兰犹太人一下子成为了帝国的臣民,使得统治者不得不考虑治理这些犹太人的问题。
1897年俄国第一次帝国范围的人口普查记录了大约520万犹太人口,远多于当时德国的55.5万、法国11.5万、英国20万的犹太人口数量只有奥匈帝国大约200万的犹太人口与之相近。犹太人是俄国境内人口数量最多的第五大民族。
从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到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的历届政府都针对犹太人制订了相关的居住权、财产权、工商业经营权、受教育权等法律政策,虽有诸多限制但也给予犹太人经商、自治较为宽松的环境。
在19世纪头25年里,帝国统治者虽然禁止犹太人进入国家内陆,限制其居住权,但同时允许犹太人从事工商业活动,供职城市的自治机构。
不过,在偌大的帝国统治棋盘中,对犹太人的统治并不处于核心位置,“对于俄国的统治精英来说,也如同对一般的俄国民众来说,犹太人显得很遥远 那些犹太人)是帝国西部边陸的一个微小、异域的族群,他们在基督教神学的神圣故事里永远是反面角色,而不是后来所谓‘犹太问题’这一激烈社会问题的主角。”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开始加强对犹太人的管理,取消了犹太人的基层自治组织卡哈尔(kahal),规定犹太人也要服兵役,但具体的要求比其他的民族严苟,促使大量犹太士兵改信了东正教。
此外,国家还在犹太居留区创办了国立犹太学校体系,兼授世俗和犹太教科目。这些措施使俄国的犹太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年轻犹太人被同化。
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时期俄国处于大改革时期,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还取消了尼古拉一世时对犹太人服兵役的特殊规定,教育完全向犹太人开放,犹太人开始可以从事公职、司法等职业。
犹太人在其居留区的居住权和移动权的限制也大大放松。不过,俄国境内绝大多数的犹太人并没有融入俄国,保留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传统。
1863年,在原波兰和俄国边境上的暴乱导致俄政府实施压制政策,这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此处的犹太人。
当时俄国国内,反犹和亲犹的势力都有,在反犹者眼中,犹太人逃避兵役,从事究售、放高利贷等剥削性的工作,不忠诚于帝国,反犹者甚至重弹犹太人的血祭谋杀(认为犹太人用基督教小孩的血来祭神),企图颠覆基督教文明的论调。支持者希望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犹太人问题,彻底解放犹太人。
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末期,谋杀活动愈演愈烈,犹太人被认为广泛参与其中,因此,对犹太人的管制严格起来。
随着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继任者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年在位)和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实犹反犹主义政策,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多次针对犹太人的屠杀,导致大量犹太居民纷纷出逃。
另外,俄国规定禁止犹太人居住在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这项规定也逐渐扩大到外国来俄的犹太人。外国人要在俄国居留需要有“允许居留证”和护照,而在实际办理中,犹太人往往受到歧视。
现在,研究俄国犹太人问题的学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即认为俄国政府的犹太政策处于其整个帝国治理的边缘地位,与当时俄国国内的律例主旨相契合。
也就是说,犹太人问题在当时并不是俄国整个国家治理的中心议题,在俄国政府眼中属于旁枝末节,而且从当时俄国的法律框架来看,俄国处理犹太人的政策是符合本国的法律的。
然而,当时的美国人并不这么看,尤其在美国犹太人眼中,俄国的犹太人政策不啻加诸犹太民族身上的枷锁,因此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俄国反犹主义政策“成为本可以相对和谐的美俄关系的一个主要刺激点”,“结果造成了在犹太人问题上的反复争议”。
纵观美国建国以来的美俄关系,两国都处在各自的发展轨道上,并无极大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关系相对融洽。
两国的经济贸易在1832年订立的《商务与航海条约》指导下逐渐扩大了规模,双方在外交礼节上一直保持着热忱,领导人时有互访活动。
1867年,俄国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美国民众对之还是有好感的。当然,传统的亲俄情绪中也夹杂着美国人的优越感,认为俄国是野蛮落后的,美国是文明的国度,美国应该用自身的文明去“启蒙”俄国,将其引领到文明的世界中来。
但是这种将俄国作为宣扬其文明的对象的观念,很少是受到对俄国情况的切实分析驱使,而更多地是由一种教化俄国人民和宣示美国高等的理想主义的欲望推动。不过,这些都是美国人反照自身,对万千外部世界的一种虚实参半的了解。
乔治,凯南,可以说是这一观念形成的第一推手,他以美国的自治精神、边疆传统来构想俄国,几次到俄国进行考察。
这种塑造活动得以在美国盛行,也得益于当时两国之间的通讯交流有限,主要依赖派往海外的记者、从事两国贸易的商人和地位并不那么重要的外交人员,而美俄报界都还未向对方派遣常驻记者,美国的日报经常援引英国记者的报道。
另外,19世纪末从俄国逃离到美国的移民也带来了无数绘声绘色的关于沙皇残酷统治的故事。
但是,在1880年以前,俄国的犹太人政策并没有在美国引起多么大的注意,民意并没有成为抗议俄国的十足的法码。
而且逐渐形成了两层美俄关系:美国民众反俄,认为俄国必须使自身文明;而国务院,尤其是其中与俄国打交道的官员,受俄国的官方观点影响,对俄国有好感。
参考文献:
1.The,American,Jewish,Committee,,Minutes,of,Meeting,ofGeneral,Committee,(1906-,1929);,Minutes,of,Meeting,of,Executive,Committee,(1906-1929)
2.The,American,Jewish,Congress,,Report,of,Proceedings,of the,American,Jewish,Congress,,Philadelphia,,December,191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